逆境破茧,始终如一
第一次踏上科创赛场是在本科时期,当时的他仅收获了一张没有奖项的参赛证明。然而,这并未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迎难而上的斗志。从无到有,他在电子设计中孜孜以求,短短两年内,斩获7项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伴随奖项而来的,是保研的机会,还有一段充满激情和磨砺的成长岁月。俱乐部里通宵达旦、席地而眠的夜晚,队友间各抒己见、面红耳赤的争辩……这些画面构成了大学记忆中最深的底色。
进入研究生阶段,他依旧保持着对竞赛的热忱,在一年内斩获“蓝桥杯”单片机竞赛全国二等奖以及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但他说每次竞赛并不是一帆风顺,总是始于志在必得的无限希冀,却又陷于推倒重来时的犹豫无助,但好在能寻来柳暗花明、拨云见日的意外转机。这一路,他曾无数次冲破逆境的桎梏,一步步将困难化作台阶,镌刻出独特的大学印记。
向下扎根,向上生花
在学术领域,他积极投身科研探索。研一时,基于竞赛成果开展理论探究,发表了北大核心论文,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作为专业型硕士,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在团队聚焦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研究方向下,他勇于开辟新领域,主动探索这一技术在微电网工程中的应用。
而一个新方向的开拓往往意味着需要从零去做无数的实验、仿真和实物模型的验证,从电感、电容选型适配到发电节点控制优化,再到整个微电网的并网搭建,他在一次次结果发散的失败中总结经验。
研二时,他终于完成了两篇创新性研究,并成功发表在SCI一区TOP期刊。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和全方位的素质发展,他在全院同年级的专硕中脱颖而出,获得综测第1名。此外,他还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等多个荣誉称号。这些成就不仅是对他学术能力的高度认可,更为他未来的科研之路注入了更多动力,激励他继续勇探科技前沿。
挺立潮头,匠心铸梦
面对未来的就业发展,他开始在智能化浪潮中寻找新的方向。经过对多家企业的调研,他将目光投向了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从硬件测试到源码分析,再到bug修复,深度参与蔚来汽车智能化设备的研发。
在上海实习的那段日子,每天两个小时的骑行,穿行于城市的喧嚣,伴着清晨的微凉出发,迎着晚霞归来,在无人问津的路上催化着他从学生到行业新人的蜕变。为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汽车产业链的全貌,随后他加入了世界500强Tier1供应商BOSCH,参与极氪汽车项目的研发。
面对控制电路的精密设计与程序架构的清晰严谨,他切身体会到世界级大厂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专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的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不仅让他逐步适应企业需求,更坚定了他深耕技术的决心。
竞赛引航,偕行致远
研究生期间,他不再仅仅是竞赛参与者,更多的是引路人,担任了大创基地的兼职辅导员、电子设计竞赛竞赛、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的指导员。
2022年,作为电子设计竞赛指导员,他规划了一个月的实战训练、四场模拟赛。然而,省赛进入第二天深夜时,倦怠、压抑的气氛在队伍间蔓延,眼看进度停滞,他当即从电路器件、程序逻辑等多方面给出新思路,坚定而自信的写满整个黑板,并放出豪言:“每队都能拿奖!”出乎意料的是11支队伍几乎全获奖,创造了俱乐部历史最佳成绩。
2023年,他担任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领队,带领学生两次前往南京参赛,成功实现全国一等奖的突破。同年,担任大创基地的兼职辅导员,物联网5项核心竞赛都取得全国一等奖的记录。
任职期间,他全力为大创基地营造科创氛围,带动参赛积极性。在2023年bevictor伟德官网学生代表大会中,他作为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的竞赛指导经验与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理解,发表了关于积极参赛以提高应届生核心竞争力的提案。
热心公益,扎根社会
科研之外,他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2022年9月,作为实践团队长,他与老师带领烘干机项目团队和汇思项目团队深入安徽宁国市安墩镇调研考察,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他两次荣获bevictor伟德官网优秀实践团队以及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相关事迹受到来自人民网、中青网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他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每一份努力都化作光热,在各界引发着积极回应。
回望来时,已是他在江南的第7年。有限的岁月里,他做了所有想在大学完成的事,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展望未来,他将从自身出发,讲好江南故事、传递江南声音,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时刻铭记江南学子身份,不堕繁华,于灯火阑珊处耐住寂寞、守得初心,做美好未来的创造者。

段勤硕生活照

加入BOSCH公司参与极氪汽车项目的研发

与俱乐部成员合影

参与汇思项目等社会服务团队

担任青少年科创实践基地主讲人